本篇會將針對「菲式思考」第 5 章關於量化策略回測的部分做延伸探討,加強此塊的論述。說明回測的重要性,回測和實盤要注意哪些細節?回測的侷限性又在哪裡?
為什麼要回測?
書中提出 5 點原因,明瞭易懂:
- 評估交易策略
- 節省時間和精力
- 減少風險
- 檢測數據的可靠性
- 提高交易者信心
回測是用電腦程式快速使用歷史數據來模擬策略想法,用數據說話,而不是像江湖術士口說無憑。得已從模擬結果觀察出策略在每個時期的表現、屬性是不是適合自己?例如發現策略績效曲線的最大回檔很高、策略報酬曲線波動很大,那想趨避波動風險的人就要思考避開。
什麼是好的策略?
菲式思考的定義簡單易懂,藉由回測驗證,好又穩定的年化報酬率、勝率,盡量小的最大回撤幅度(MDD)。這裡的好除了絕對值不差,還要是相對大盤優異,大盤牛市時漲更兇,熊市時回檔的大盤少。不然我們不用如此費心,直接投資指數就好。
但你若是投資老手會知道只看這些是不夠的,應該還要再看「夏普率」來評估風險,細節請見影片。
另外只看最大回撤有些陷阱,有時候很優秀的高勝率仍有不小的 MDD,是因為虧損的交易剛好連續在一起,或是某些交易意外碰到公司營運的特殊事件。再來若兩個策略前五大回檔分別是「5、8、10、15、35%」、「15、20、23、25、27%」,單看 MDD 你會覺的是後者比較好。但若用平均來看,降低少數數據影響,則是前者比較好。因此我會建議看 MDD 改看 前5大平均或搭配年化夏普率一起判斷。
勝率的部分看的是最終報酬結果,忽略了持股過程的重要性,若一個策略裡的交易對往往都要先經歷回檔套牢的煎熬,之後才漲上去,你覺得這樣夠好嗎?應該要再檢測交易對的波動細節,看獲利的交易在持有過程是不是很少有回檔,代表買點抓得漂亮,反之若常要先套牢,是不是可以思考延後進場?虧損的交易若普遍先上漲再下跌,是不是可以研究停利點?持股歷程這中間有很多內容可以研究,延伸內容可以看「揭開策略的波動面紗|MAE&MFE分析圖組使用指南」、「脫離韭菜命運的關鍵:利用MAE分析實踐正確的停損」
回測的侷限性
回測 V.S. 實際下單
回測模擬出一個報酬和波動指標都完美的策略,就沒問題了嗎?
書中沒講到,這邊要潑一下冷水,回測模擬是無法 100 % 與實際執行貼合,你如果對此期待,那最終會會幻想破滅,回測只能看趨勢,盡量貼合實際下單。
首先,你的策略若很常買到「冷門低量股」、「漲跌停鎖死股」、「處置股」、「全額交割股」,那你有很高的機率輝出現「快樂表」的結果,發現模擬與實際相差甚大,因為「回測系統」都會假設你全部的委託單都順利成交在模擬價格,實際上的你其實要排隊碰運氣,運氣差就是沒買到或是要為了滿足進出量而成交在比較差的價格,出現流動性風險。
這部分可參考「客製化流動性風險檢測 | 策略可以實戰嗎?」、「FinLab Package 流動性檢測」來驗證策略。
偶爾還會發生書中交易日誌提到的狀況:市場突然關閉、券商突然出問題、伺服器或網路出狀況、交易程式的問題。這些問題都很難模擬,要有心理準備會有誤差,數據打折來看比較真實。
資料難題
可參考財報狗技術部落格寫的「你真的做對股票回測了嗎?談回測容易犯的幾種錯誤」。這些無法避免,連官方都沒保留舊數據,無從驗證,資料很難完美。
- 使用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要小心,有時候上市櫃公司上傳的財報是錯誤的,通常過一陣子公司會修正財報重新上傳資料到公開資訊觀測站。(如果有發現公司上傳的資料有錯,可以向公開資訊觀測站或證交所回報,他們會請該公司修正。通常有反饋時他們很快就會修正。)
- 過去的錯誤資訊現在已經無法取得。
以台股來說,公開資訊觀測站只會保留修正後的資料,所以除非你從多年前就不斷的即時抓取當時的最新資料,或者找到其他資料源提供這個資訊,否則這個問題無解。某些總經數據可能還會校正回歸整條序列… - 誤植的資料很可能錯得很離譜,使得你的策略績效受到影響。
上市公司如果提供了錯誤的數字,不出正負號錯誤或小數點位數點錯。例如 EPS 應該是 5,結果打成 -5 或 0.5。
如果你的策略持有股票數量偏低時,如此大幅度的數據錯誤很可能顯著影響你的策略績效。 - 部分資料在近期才被開放出來,沒有足夠長的數據可做驗證,降低統計代表性。
回測要注意的細節
- 交易比數要夠多,若小於500筆,統計代表性較低,除非是特定事件交易本身次數就不多,不然過擬合機率高。通常交易比數低是因為條件太複雜所造成。
- 注意每一期持股檔數是否穩定?單檔持股比例最好定上限,減低某幾筆特殊交易對整體報酬有過大影響,參考「選股回測系統豆知識 (2)|持股比例上限設定」。
- 停損一定要設,避免特殊事件影響,降低未來策略失效的損害,通常至少設定 -20%。停利不一定要設,區間操作的策略比較需要,參考「「脫離韭菜命運的關鍵:利用MAE分析實踐正確的停損」」。
- 交易價格序列的模擬的差異,參考「客製化選股策略的回測價格序列 | 比較進出場的時間點特性」
- 模擬期間是否夠長?有無包含到熊市?台股來說,比較弱的年份是2008、2011、2015、2018、2022,弱勢年如果可是正報酬率,你全職投資起來的信心會比較強。
好想上線賺錢
研發出好策略你可能急著想上線,又擔心實際下單會不會又是另一回事?
給幾個建議供您上戰場有所準備。
- 用預期投入資金的一半以下來實盤。
- 檢驗交易策略的實盤表現。
- 若在過程中發現策略有重大缺失或難貼合實盤的狀況,則撤回策略,重新研究。若是心態面問題,如主觀介入、凹單不停損,則要慢慢說服自己理性的理由。
- 若發現如預期進行,信心增強,慢慢放大部位。
- 繼續研究,增強策略多樣性,多策略低相關性互補,避免大賠,控制風險,長期活在市場。